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二部分 她这一生过客很多,归人却是很少

时间:2019/7/15 0:03:45 来源:我爱写信

一封 信作  文网 为你提 供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二部分 她这一生过客很多,归人却是很少

    身为家中排行第二的女儿,三毛离家二十二年,上有一姐,下有两弟。她总觉得过去读书的心得、思索的感想和他们不能有太多的沟通,这比儿时“夹心饼干”邀宠争爱的“老二情结”,还要来得刻骨铭心,如此的“内心孤独”似乎注定伴随着她的一生。

    她求的只是一份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沟通,但她竟在内心潜藏压抑了一份巨大的孤独,诚如她自己下的脚注:

    “我这一生过客很多,归人却很少──用你的话说呢──我是他们的‘爱人’,而他们只能算是我的‘同志’而已!”

    我再次想到自己对三毛那375个箱子的比喻,好强而孤高的林黛玉,现在终于跳出了《红楼梦》,来到此刻我与三毛之间。

    三毛也是个对人、对事、对物怀抱着绝伦才情而又易感、多感、敏感的女人,但是人生寄旅,怎堪造物拨弄。偏偏如此绝尘埃、才华高的世间女子,最后还是都不得不向命运低头。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闲静时如娇花照水;形动处如弱柳扶风……”

    “潇湘妃子”的悲情毕竟在三毛的身上隐约可见。古今多少事,尽在书生倦眼中,而月起月落、雨打雨歇任何一项自然人文的变动,都不免敲击在她多愁善感的心头。

    “太痛苦了!从小我的任何感觉反应都比别人快──太痛苦了!”然而,若不是她这份细腻的心思,如何能写出《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等那些一一呈现她生活写实中那份生动、自然而流畅感人的作品。

    “‘书’是我的玩具、‘写作’是我的纪录。在写作前我只看杂志,因为书的‘侵略性’太强了,我必须把脑子的空间腾出来,或打毛线、整理花园,总让些机械化的劳力工作使脑子平静。等到一旦下笔,就没日没夜、不吃不睡地写了!”

    三毛谈起她笔耕的心路历程。

    临走前,我们互赠自己著作中最喜爱的一本书,她送我《哭泣的骆驼》,我送她当时的新作《看天田》。两本著作都是我们两人各自在29岁写成的书,这也是荷西未曾活到的年纪。

    “你,这浴火的凤凰、燃烧的火鸟,祝你继续‘燃烧’至死方休。”看着三毛写在书上题赠予我的落款,我们不觉相视莞尔,因为竟然我也用着相同的语气,请她继续展现无尽的光和热。我们都不只是芙蓉上无助的水珠,而是大地上跳跃又不安分的一粒种子──不能停、不能静止,一停就会死的!

    她陪我走下楼梯,我才恍然发现她的家真是个“忘时轩”。

    雨早就停了,夜,却要深了!三毛双手插在牛仔裙斜敞的口袋中,没有喜怒、也没有哀愁。我们共同相似地踏着习惯大而急促的步伐,迎向渐次晕黄的暮色。巷口轻声道别后,她反身离去,逐渐消失在夜里。我又想起三毛那有如漫漫长夜的楼阁,她仿佛正由一个深夜

    走向另一个深夜。在这喧闹的台北街头,她正富足地享有着一个又一个无尽而温柔的夜。我几乎要喊住她,想重复地问她:“你快乐吗?”

    方才她未曾正面回答我,但是此刻一个重叠着凤姐的鲜活、湘云的真挚、宝钗的练达,以及黛玉的多感与才情的女子──三毛,原本就是一个不必受所谓“快乐”规范的人。

    看她远远地步上大楼、关上铁门,我好似也才终于合上了她摆在案头的那本《增评补像全图石头记──红楼梦》,又像经历过一场“恋爱”似的,此刻剩下的是无悔无怨的恬适。

一封 信作  文网 为你提 供三毛的最后一封信 第二部分 她这一生过客很多,归人却是很少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    1966年,三毛在圣诞节前夕到她父亲友人西班牙马德里老华侨徐耀明的家里做客。刚好西班牙的风俗在圣诞节午夜凌晨零点之际,每个人都要跑到门外向楼…阅读全文

2、    就是那份藏在心底纯真的热情,让三毛和我期待一起去旅行,虽然这个心愿早已不可能再完成了。可是我此刻忽然发现,她走了之后,我似乎才真正开始掏…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