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供电所配电班的感谢信

时间:2021/5/20 0:10:19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 信作  文网为你提供写给供电所配电班的感谢信

时近谷雨时节,北方的天气仍然春寒料峭,但隆德县电力公司杨河供电所配电班职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和踏实勤恳的工作作风犹如春晖一直温暖着我校师生的心。

杨河中心小学由杨河三组配电变压器供电,调整前供电半径为0.9KM,变压器出口电压为AB391V,AC396V,BC390V(4月8日 20:00监测数据),学校入口电压平均为136V至189V(4月8日 19:10至4月9日 12:00监测数据),低电压问题严重影响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曾一度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顽疾”而无法摒除:微机室内的计算机因无法正常启动,学生的信息技术课长时间被迫叫停;每遇用电高峰期,学校办公区域的计算机由于无法启动而只能关机“待命”;教室的照明条件不足,五、六年级学生每晚在昏暗的灯光下坚持上晚自习,严重损坏学生的视力健康……学校曾采取限电、安装节能灯等多种办法解决供电不足的问题,但均无济于事。

低电压问题引起了教育局、供电局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经多方商议沟通,解决问题的重担扛在了杨河供电所配电班全体成员的肩膀上。在所长李钦超的许可下,配电班张鹏飞、赵平辉、苏万青等职工主动请缨,承担了解决我校低电压问题的重任。

从2011年4月8日起,校园内多了几个忙碌奔波的身影。他们首先从检测线路和入口电压做起,时而挂在高高的电线杆上,时而攀附在矮矮的房檐下,时而又出现在杨河三组的配电变压器旁。废寝忘食找原因,绞尽脑汁想对策,历经多次监测和试验论证,张鹏飞终于在当日晚上10时左右确定了造成学校低电压供电的几个主要因素。原因找见了,这个平时就寡言少语的小伙子有些喜不自禁,咧着嘴开心的笑着,要知道,他从中午开始只喝了一瓶矿泉水,因为急着排查原因竟连晚饭都顾不得了……

针对原配电变压器一台无法满足学校供电需求的主要原因,配电班成员积极商讨并寻求解决办法。4月9日早上八点,他们又一次来到了学校:调整输入干线、加大入口电压、调整配电变压器档位、换掉原支线电线,就这样一直忙碌到下午六点左右。

夜幕降临,学生在这个时间都开始上晚自习了,学校也由此到了用电的高峰期。张鹏飞站在校园里望着教室,透过窗口的玻璃他能看到教室内灯光的昏暗,这情景让他心急如焚。劳累了整整一天,但困扰师生的“顽疾”仍未彻底剔除,怎么办呀? 他不敢正视师生们那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眼神,他不愿提及妻子一度抱怨他顾电不顾家的牢骚……

一定要彻底解决问题,要圆满完成上级领导交给他的这个任务!张鹏飞下定了决心,背着沉重的工具包,一咬牙和助手抬着电线直奔红旗七组的配电变压器去了。

原来在多次尝试无效的情况下,他重新谋定了调整方案。那就是“分区分台”供电的办法,即生活区、办公区由杨河三组配电变压器供电,教学区由红旗配电变压器供电,再将以上两台变压器档位均调到三档。

又是将近两个小时的忙碌,时已接近晚上八点。

在一段时间的短暂停电之后,电来了!所有师生欣喜地发现,教室里的电灯泡骤然明亮了许多,宿舍里久未发光的日光灯也奇迹般地启动起来了,夜幕笼罩下的校园因为这久违的光亮而充满了生机……

配电组一行人还在忙着每个“点”的监测工作。我们特意了解到调整以后的一些主要数据:杨河三组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AB406V,AC412V,BC409V(4月9日 20:00监测数据),生活区、办公区入口电压平均为204V至235V(4月9日 20:10至4月15日 12:00监测数据),红旗七组配电变压器出口电压:AB415V,AC409V,BC413V(4月9日 21:00监测数据),教学区入口电压平均为223V至245V(4月9日 21:15至4月15日 12:00监测数据)。

相信杨河乡的父老乡亲对张鹏飞、赵平辉、苏万青这几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们就是这样一些既平凡而又优秀的电力人,没有远大的理想,也没有骄人的业绩,但总把工作摆在首位,勤勤恳恳利在千家、任劳任怨益在万户,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了新时代电力青年的风采。

供电正常了,杨河中心小学全体生生个个喜笑颜开。欣喜之余,特别感谢教育局、供电局主管领导的深切关怀,感谢杨河供电所无私提供的电料支持,感谢配电班张鹏飞等职工的辛勤付出,是他们携手共建,为杨小的师生搭起了一方亮如白昼的天空。

隆德县杨河中心小学

2011年4月16日

一 封 信作  文网为你提供写给供电所配电班的感谢信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尊敬的各位领导、二小的老师们: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留山镇土门希望小学全体师生向你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感谢你们书香永存,惠泽千秋…阅读全文

2、尊敬的包园长及各位老师:     您们好! 我们是蒙十三班的家长,抬笔写这封感谢信,是我们在心里压抑很久的想法,当毕业在即,那心里迸发的感情再也无…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