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封信给过去

时间:2017/8/23 0:18:22 来源:我爱写信

一封信作 文网 为你提 供写一封信给过去

1980年代的张爱玲热,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绝对有直接关系。

这本出版于1961年的学术著作,本由英语写成,以西方文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直到1979年才有了第一本中译本。由于历史原因,无论是内地还是台湾,当时对于三十年代的文学全保持着一种暧昧不明的态度,各自推崇的只有符合各自政治立场的作家。而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夏志清以年代划分,并将其认为重要的作家单独成章,尤其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三人,与鲁迅、老舍等并列,这些在解放后中国内地的文学研究中鲜少提及的名字,夏志清给予了他们极高评价。而随着这本书传入内地,“《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围城》尤其比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等论述,先是在学术界引发争议及轰动,继而各路旧作的陆续出版,徐徐展开另一面阅读领域,惠及读者之余,热潮的一触即发只是必然。1984年,《读书》杂志发表柯灵的《遥寄张爱玲》,《收获》则重刊了《倾城之恋》,次年上海书店将旧版的《传奇》影印出版,虽未经授权,却正式标志着张爱玲的回归。

此时的张爱玲似乎并未太在意她三十年前离开的这片故土对她的重新评估,一来身体与精神状态并不太佳,屡屡搬家也对生活造成影响,反而她更关心老友在内地所受的批评。在1983年8月29日她写给夏志清的信中写道,“大陆攻击你的小说史,又被我带累了,予我apang ofguilt”。那年夏志清62岁,在去韩国开会后重返内地,是他离开上海多年后首次回乡,也是最后一次。由于《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缘故,他与主流评论界观点背道而驰,无谓惹上诸多骂名。还好钱钟书以社会科学院邀请的名义,为他安排了相关的陪同人员及一路的出行住宿,虽未有演讲,倒是见了几位作家与亲友,钱还压下所有骂夏志清的文章,直到他离开后再发表。信中张爱玲对他此番故地重游也是兴致盎然,“西安有没有新出土的古物?桂林是否有点像重庆昆明?真希望你写点东西关于此行。大陆游记虽多,我总是等不及地看,尽管看了失望。想你说的上海就如在目前。”短短几句,只字未提乡愁,却又看得人无限惆怅。

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去世,夏志清在电话里收到这一消息。他找出当年张爱玲写给他的信,为《联合时报》写了一篇《超人才华,绝世凄凉:悼张爱玲》作为悼念。俩人的书信来往从《中国现代小说史》出版前后开始,那时她还在信中嘲笑丈夫赖雅是无作品出版的作家。其实早在1944年夏天的一次沪江同学会上,二人已经打过照面,当时张爱玲带着厚玻璃眼镜,讲自己的少作《牛》,而夏则醉心西洋文学,对这位已出版《倾城之恋》、《金锁记》,声名鹊起的年青女作家并未在意。再见面是1964年高克毅做东的一次饭局,有人打翻了一杯香槟,后来夏在自己的首本散文集《鸡窗集》里提到此事,说“想来不是济安,就是爱玲”。张爱玲看后特意在信中写了一句,“打翻一杯酒的是吴(鲁芹)”。事实上那天吴鲁芹并不在场,留在记忆中的只有碎掉的酒杯,面貌早已模糊。

惟有一笔一划写下的文字是模糊不掉的,虽然也可能遭遗失或丢弃,像张爱玲在搬家途中弄丢的《海上花》译稿。张爱玲写给夏志清的信,1963年以前的也找不到了。在她去世之后,夏志清在《联合文学》上开始连载这些信件。按时间排列,第一封写于1963年,只有两句话,“稿尚未改完,下月初想仍在纽约,当尽早寄上。一再耽延,乞谅。祝好”。更像是一张便条。在她身体还好时,一年大抵会写三四封,如果有什么漏掉的内容,或是写错了某个名称,她又再写一封附上。自言“写三封信就是一天的工作”。最后一封信写于1994年,那时她除了账单基本不再看信,夏志清去的许多信件连拆都未拆,接连不断的感冒,频繁的搬家,看牙齿,生活总为这些琐事所累,只在她看到那张“觉得它能代表我最喜欢的一切”的卡片时,仍不忘给老友寄去近况,并一如既往问候夏志清的夫人王洞和女儿自珍。2013年,夏志清将张爱玲寄给她的信件进行了编注,并附上辗转得来幸免于颠簸生活的他寄给张爱玲的信,出版了《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年末,夏教授西去。想到书信这种体裁几乎绝迹,旧时文人的风骨更是只能从文字中寻回踪影,退回的邮件盖着查无此人,不禁长吁。

一封信作 文网 为你提 供写一封信给过去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尊敬的王总:    您好,给您写这封信,是为了表达对您由衷的感谢。这一个多月来,为了冶金镁业的长远发展,您辛苦了。    河北邢台冶金镁业有限公司成…阅读全文

2、唐书记您好:在国家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司法系统还这样办案,真的不能让人相信。之所以这样与您反映情况,就是我可以用我的人格担保,所述事实如果…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