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二篇 致澄弟:述养身之法有五事

时间:2019/3/17 0:05:36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信作文 网为你提供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二篇 致澄弟:述养身之法有五事

【原文】

澄弟左右:

五月十八日接弟四月八日信,具悉一切。七十侄女移居县城,长与娘家人相见,或可稍解郁郁之怀。

乡间谷价日贱,禾豆畅茂,尤是升平气象,极慰极慰。此间军事,贼自三月下旬退出曹、郓之境,幸保山东运河以东各属,而仍蹂躏于曹、宋、徐、泗、凤、淮诸府,彼剿此窜,倏往忽来。直至五月下旬,张、牛各股始窜至周家口以西,任、赖各股始窜至太和以西。大约夏秋数月,山东、江苏可以高枕无忧,河南、皖、鄂又必手忙脚乱。

余拟于数日内至宿迁、桃源一带察看堤墙,即由水路上临淮而至周家口。盛暑而坐小船,是一极苦之事,因陆路多被水淹,雇车又甚不易,不得不改由水程。余老境日逼,勉强支持一年半载,实不能久当大任矣。因思吾兄弟体气皆不甚健,后辈子侄尤多虚弱,宜于平日请求养生之法,不可于临时乱投药剂。

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惩忿,即余篇中所谓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也。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四十年,余亦学行有七年矣。饭后三千步近日试行,自矢永不间断。弟从前劳苦太久,年近五十愿将此五事立志行之,并劝沅弟与诸子侄行之。

余与沅弟同时封爵开府,门庭可谓极盛,然非可常恃之道。记得己亥正月星冈公训竹亭公曰:“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此语最有道理,今亦当守此二语为命脉。望吾弟专在作田上用些工夫,辅之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字,任凭家中如何贵盛,切莫全改道光初年之规模。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我若有福罢官回家,当与弟竭力维持。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译文】

澄弟左右:

我在五月十八日接到你四月八日的来信,一切尽知。七十侄女搬到县城居住,经常可与娘家人见面,也许可稍稍消除心中的郁闷。

听说最近乡里谷价日益降低,但田里的禾苗豆苗还是生长茂盛,俨然一派升平气象,令人心中十分快慰!这段时间,敌人自三月下旬退出曹、郓境内,幸运地保住了山东运河以东所属州县,但是仍然蹂躏了曹、宋、徐、泗、凤、淮几府,这里清剿,他们往那边逃窜,就这样忽来忽去,流窜四地。直到五月下旬,张、牛两伙人,才流窜到周家口以西。任、赖两伙人,才流窜到太和的西面。大约夏天秋天几个月,山东、江苏,可以高枕无忧。河南、皖、鄂,却会情势紧张,地方官自然又要手忙脚乱了。

我准备在近几天到宿迁、桃源一带,视察堤墙。从水路去临淮再到周家口,盛暑坐小船,是很苦的事。但是陆路大多被水淹了,雇车又很不容易,不得不改由水路;我年纪越来越大,勉强能支持一年半载,实在不能再担大任了。我想我们兄弟身体也都不太好,后辈子侄也大都体弱,要在平日就讲求养生的方法,不可以病急乱投医,更不能胡乱吃药。

养生的办法,大约有五个方面:一是睡眠饮食有规律;二是制怒;三是节欲;四是每日临睡前洗脚;五是两餐饭后,各走三千步。制怒就是我所说的养生以少生气为本。保证睡眠、睡前洗脚二事,星冈公坚持了四十年,我也学习了七年,对于饭后三千步这事,我从近日起开始试行,并且打算从此不再间断。弟弟年轻时太过劳苦,现在也年近五十了,希望你能切实把这五个方面的事实践起来,并且劝沅弟和子侄实行。

我与沅弟当年同时封爵开府担任督抚,可说是门庭极盛一时,然而,这些虚名是不能长久倚仗的。记得己亥年正月,星冈公训竹亭公说:“宽一虽点翰林,我家仍然靠作田为业,不可靠其他的为生。”这话很有道理,今天也应当谨遵这句遗训并以此为全家的命脉。希望弟弟在作田上多加用心,辅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八个字,不管家里如何富贵兴盛,都不要改变道光初年家中的规模。

若要使家道长久兴盛,不能倚仗一时的官爵,而要以长远的家规为根本;不能倚仗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迹,而要以大众的维持为基础。我如果有福苟活残年,等罢官回家之后,一定会与弟弟同心协力维持家道。老亲旧戚,贫困的族党,千万不能怠慢,无论贫困、富有,都要同等相待,不可以有异样。兴盛的时候也要想到衰落的时候,这样自然可以为我曾家奠定深厚坚实的基础了。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解读】

曾国藩一生体质较弱,“气血素亏”,却在道德、军功、文章三方面成绩辉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他提出“早、扫、考、宝、书、蔬、鱼、猪”的“八字家训”,不仅反映了“修身、齐家”的道学思想,而且蕴藏了丰富的养生秘诀。

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他入京之后。那个时期,他经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与翰林院中的一些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有个名叫唐镜海的人,是曾国藩最崇拜的一位前辈,他曾说出自己对于养生的看法以及一些自身养生的秘方。曾国藩都牢记在了心中。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溺焉既深,动辄发见,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接着又写道:“余比告先生,谓有忿恨很不顾气习,偏于刚恶,既而自究所病只是为动不为静。先生两言益对症下药也。务当力求主静,如使神明为日之升,既此以求其继继续续者,即所谓缉熙也。知此而不行,真暴弃矣,真小人矣。”

曾国藩根据这些人的养生方法,总结出自己的深刻体会。他在咸丰十一年正月初五日的日记中写道:“忿、欲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可谓名言至论。”到十四日,他又记道:“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惩忿”曾国藩解释说即所谓少愤怒也。“窒欲”就是克制情欲。“少食”就是不要吃得太饱。“多动”就是增强运动。这四条正应上民间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个地方寿星较多,一百二十岁以上的有四个。有人去请教他们的长寿秘决。其一说,遇事都说好;其一说,每饭不吃饱;其一说,老婆生得丑;其一说,饭后百步走。

由此可见,曾国藩十分重视养生,他不仅自身遵循养生之道,同时还在清同治五年六月初五致澄弟的家书中写道,养生之法约有五事,来告诫弟弟要时刻注意保养身体,这样才能健康长寿,成就一番事业。

第一,眠食要有恒。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睡眠和饮食要有规律,该休息的时候就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吃饭的时候,要按时吃,不要饥一顿,饱一顿。

睡眠质量的好坏是养生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睡眠,在每个早晨醒来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去面对新的挑战;只有拥有良好的睡眠,才会拥有健康的体魄。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俗话说,吃得好不如睡得好,所以良好的睡眠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使疲劳的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可以修补机体损耗和补充流失的能量,是生命得以延续的必要条件。同时睡眠还可以恢复体力,保证健康,是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人体健康成长的基础。吃饭不仅要定量而且要定时。因为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大脑支配的。每当食物进入口腔后,大脑便会发出信号使消化液大量分泌,胃肠道也开始蠕动,以使各种营养素在此得以充分消化吸收利用,提供各个营养器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等休息一段后,再等待下一次的进食。如果吃饭不规律,时间长了就会淡漠了大脑对进食的强烈刺激。这样的话,消化液分泌减少了,胃肠活动被打乱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人如果每天都处于不饥不饱的状态下,既没有饥饿感也没有食欲,于是便出现了厌食、食欲不振的症状。这时即使提供的食物营养价值高,也得不到很好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影响了人的身体健康。

第二,制怒,就是一个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烦躁,不要恼怒。曾国藩为了让自己能够克制恼怒,他曾写了一块匾,上书“养生以少恼怒本”,来警戒自己。

在曾国藩看来,制怒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人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为了能够使自己达到心静如水的状态,他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的日记中写道:“树堂来,与我谈养心养体的方法,说要从静坐开始着手。能够做到静坐,就能做好天下事情。因此便教我焚香静坐的方法。”十四日早晨,曾国藩就开始焚香静坐半小时,午饭后,看了一卷古文,又开始静坐半小时,就这样,曾国藩每天都坚持静坐。但是由于曾国藩的事务繁忙,他的静坐只坚持了一段日子,就放弃了。所以当冯树堂来信询问他的静坐效果时,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接树堂信,问日来静坐功夫,愧惊不能对。”这是说,因为自己没有坚持静坐,而心中十分有愧,不知道如何回答冯树堂。因为曾国藩认为,要想达到静坐,必须要排除心中杂念,而自己却是形静而神未静。正如他自己说的:“‘三戒’、‘两如’及静坐之法,养气之方,都只能知,不能行。”所以他后来又坚持静坐,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显著。

例如道光二十四年的正月初一,他就在日记中记载:“是日为车夫忿怒两次。”元旦那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每个人都图个好兆头,但曾国藩却为车夫愤怒两次,可见他练静的效果。其实,曾国藩一直受程朱理学的约束并依其塑造自己的形象,但是官场上有许多刺激他的东西,要让他静下来可真不是一般的功夫能够做到的。

在这里,曾国藩告诫我们制怒,其实就是要我们协调好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处理得好,那么就会引发我们一些快乐的因素,而事事顺心。这就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反省自己的优缺点。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充分了解别人,从而避免因为不了解而发生的误会。这样人际关系协调得好,心情就好,也就不会发脾气。

其次,还告诫我们不要过于追求名利,而要做到知足者常乐。如《黄帝内经》里所说的:“高下不相慕”,“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其意思是,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不要去倾慕,无论吃什么都感到很满足,穿什么也不挑剔,不管社会风气如何,都能够处得好。总之,要体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道理,这样可以感到生活和心理上的满足。

再次,就是将生活安排得丰富充实些。如《寿亲养老新书》里载有十乐:读书义理、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弃棋。此外,清代画家高桐轩也有“十乐”,即耕耘之乐、把帚之乐、教子之乐、知足之乐、安居之乐、畅谈之乐、漫步之乐、沐浴之乐、高卧之乐、曝背之乐。如果生活中充满这些快乐,那么就不会发怒。

还有,制怒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因为笑是人的健康妙药,它能促进肌肉和五脏六腑的舒适,能调节人的情绪,能促进血液循环、筋骨舒展、呼吸通畅、气血平和。

医学界有人作过试验:用语言逗一个患有高血压病的人发笑,血压可下降20毫米汞柱,脉搏每分钟可减少8次。人在发笑时,大脑皮层可以得到比睡眠时还高三倍的休息。在我国古书里,也有记载老人以笑驱病、以乐健身的事例。制怒还可以利用意志的转移,通过控制意念来消除怒火,比如做气功、练书法、垂钓、下棋、听音乐等,都能缓解心中的火气。

总之,养生体现在精神方面,而制怒就是保持精神愉快的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愉悦身心、健康长寿。

第三,节欲,也就是说人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比如说房事要节制,还有不贪酒、不贪食、不贪睡、不贪财、不贪色、不嗜赌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曾国藩将“节劳、节欲、节饮食”视为“保身之训”。即劳作不可过度,性欲、物欲、名利欲要有所节制,不能放纵。他说:“苟失其养,无物不消,何况我气血素亏呢?”他还说:“好名好胜而用心太过,亦欲之类也。若淡泊于名利,则可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思养精。”节食,即饮食要有节制,要有节律性,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均,都不可取。这也是曾国藩的父训。

曾国藩刚进京的时候,他父亲就写信教他保身三要:“节欲”、“节劳”、“节饮食”。“欲”是七情之一,喜怒哀惧爱恶欲。欲又有情欲、贪欲、求知欲等。曾麟书要儿子曾国藩“节欲”,是指节制房事。这件事,在曾国藩的日记里并不乏记载。他曾道:“所知在好德,而所私在好色,不能去好色之私,则不能不欺好德之知也。”他又曾记道:“友人纳姬,欲强之见,狎亵大不敬。”“闻色而心艳羡,真禽兽矣。嫡戏游荡,漫不知惧,适成为无忌惮之小人而已矣。”他觉得房事不节制,愈来愈有损身体。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四日,他写道:“午初人欲横炽,不复能制,真禽兽矣。”同月十六日,早晨抄了先天晚上作的诗,饭后去何子敬处,本来想去谈诗,自省这样做有卖弄之心,感到可耻,便动了一局围棋,回到家里又是“房闼大小敬,成一大恶。下半日悠忽将一时,可恨”。同年十二月十九日,早饭后读了十页书,“房闼又不敬,前誓有三戒.今忘之耶”。道光二十三年三月初二日,“日中,闺房之内不敬,去岁誓戒此恶,今又犯之,可耻,可恨!”同月初五日,“早晨晏起。明知体气羸弱而不知节,不孝孰共焉。”由于房事不节,曾国藩总觉得精神不爽,眼蒙昏花,体力不支,也正如他修练静功一样,只能知,不能行。

第四,每天晚上要洗脚。这是说,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要先洗个热水脚,这有利于改善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俗话说,“寒从脚起”,有许多病症都是因为不注意脚的保养而引起的。保护好脚,可以有助于人体的健康。

“洗脚”是曾国藩每晚睡前必须要做的事情。他的方法是:水必须温热,要浸洗到膝关节以上为好。事实证明,热水洗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刺激末梢神经。达到引火下行,降血压,促睡眠的效果。

脚是人体之本,它与头脑心脏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射区域,脚部的护理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脚部受凉的时候,上呼吸道黏膜的毛细血管就会发生收缩,使黏膜的抵抗力下降,潜伏在鼻咽部的病毒和细菌便会乘虚而入,甚至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患上感冒。

而且,用热水洗脚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洗脚时水的温度适度最好,一般保持在40℃—50℃,而水量则以淹没脚踝部为好,洗脚时间不要太短,否则会影响到保健效果,最好浸泡半小时左右,在浸泡时随时向盆中加入适量的热水,以便维持水温。同时两脚可互相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或者也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中药材,如患有伤风感冒的人,可在水中加入几片生姜,可祛除风寒。

第五,每天饭后要各走三千步。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有利于食物消化,有利于肠胃蠕动,这对于保养身体是相当有好处的。“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而饭后的运动,既助消化,又锻炼了身体。而减缓衰老的唯一办法就是增加运动。所以曾麟书要他的儿子曾国藩“多动”。坚持日久,便转弱为强。

曾国藩也认为人体活动则气血和、经脉通,不动则病滞。他每天坚持饭后走一千步。同时他还告诫自己的子女、儿媳,要亲自种菜、养猪、织布、下厨,不要随便使唤奴仆。出门要多走路,少骑马坐轿。他在家训中说:“劳则寿,逸则夭。”他的儿子曾纪泽少年时体弱多病,他就告诉他每日早晚各走五里路。

对于运动这一点,曾国藩是很少做到的。他年轻的时候,每天都在读书,从不劳动,也不锻炼。中了秀才后,他每次出门都坐轿。他在道光十九年正月十六日的日记中写道:“早饮姊婿家。饭后,走欧阳沧溟先生家,仆一人,肩舆八人。”曾国藩在28岁的时候,年轻体壮,但是他就是不走路。进入京城以后,更是以车马代步。正是因为曾国藩不常运动,30岁后一直是一副筋疲力尽之相,眼蒙、头晕,指挥作战的时候,常有晕倒的现象。到他40岁的时候,患皮肤病。五月初一的日记写道:“日内疮痒异常。”以后每天都有天气燥热,遍身疮痒,不能作字,竟日高卧等字样。以后,愈来愈严重,日记中有“睡不成寐,竟夜作痒”,“彻夜不成寐”等等。可以说,他的身体情况经常出现亚健康状态。因此,曾国藩对于养生方面,十分重视。

道光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曾国藩致他弟的一封函中有“仁、礼、信、义、知”养生五要方,颇为精辟,内容如下:

“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对,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以上仁,所以养肝也。

内而整齐思虑,处而敬慎威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以上礼,所以养心也。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做事有恒,容止有定——以上信,所在养脾也。

扩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裁之吾心而定,揆天之理而顺——以上义,所以养肺也。

心欲其定,气欲其定,神欲其定,体欲其定——以上智,所以养肾也。”

因此,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养生六事必须有常:饭后千步、将睡洗脚、胸无恼怒、静坐有常时、习射有常用、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他特别提倡“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即气息要进入体内深处再呼出;长时间看书、观景物,必须不忘经常眨眼,让眼皮垂下,闭目养神;饮食要清淡,食量要节制,不要吃得过快、过饱;睡眠时,要把一切烦恼事丢之脑后,安安稳稳睡觉。

此外,曾国藩认为医药能“治病保身”,但也能“致病伤身”,要正确对待医药。他主张“病来即药,病去即止”。他本人有病,就按时服药。日记中有“夜不能寐、服归脾汤数帖而愈”,“癣疾大作,痒甚,用药稍安”等记载。他从不随便服药,更不信庸医的“危言深语”。他很推崇精神调养和食物调养。

然而,由于曾国藩前期潜心科举,研究学问,后期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他也没有按照他父亲教的“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去做,1872年,他62岁的时候就中风死了。由此可见,曾国藩由于年轻的时候并不注意爱惜自己的身体,再加上军务繁忙,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导致身体一直患病,最终被病魔夺走宝贵的生命。

所以说,作为今人的我们一定要引以为鉴,懂得去爱惜自己的身体,劳逸结合,只要做到曾国藩所说的不藏怒、不宿怒、谦和待人,凡事顺其自然,不急不躁,沉着处理,饮食起居有度,便能健康快乐,益寿延年。

 

 

一 封信作文 网为你提供曾国藩家书 第一百一十二篇 致澄弟:述养身之法有五事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原文】沅甫九弟左右:十二日正七、有十归,接弟信,备悉一切。定湘营既至三曲滩,其营官成章鉴亦武弁中之不可多得者,弟可与之款接。来书谓意趣不在…阅读全文

2、【原文】字谕纪泽儿:腊月廿九日接尔一禀,系十一月十四日送家信之人带回,又由沅叔处送到尔初归时二信,慰悉。尔以十四日到家,而鸿儿十八日禀中言尔…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