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第九十六篇 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时间:2019/3/10 0:17:36 来源:我爱写信

一 封信作 文网 为你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九十六篇 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原文】

季弟左右:

顷接沅弟信,知弟接行知,以训导加国子监学正衔,不胜欣慰。官阶初晋,虽不足为吾季荣,惟弟此次出山,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上下大小,无人不翕然悦服。因而凡事皆不拂意,而官阶亦由之而晋。或者前数年抑塞之气,至是将畅然大舒乎?《易》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我弟若常常履信思顺,如此名位岂可限量?

吾湖南近日风气蒸蒸日上。凡在行间,人人讲求将略,讲求品行,并讲求学术。弟与沅弟既在行间,望以讲求将略为第一义,点名看操等粗浅之事,必躬亲之,练胆料敌等精微之事,必苦思之。品、学二者,亦宜以余力自励。目前能做到湖南出色之人,后世即推为天下罕见之人矣。大哥岂不欣然哉!哥做几件衣道贺。

沅弟以陈米发民夫挑壕,极好极好!此等事,弟等尽可作主,兄不吝也。

咸丰十年六月廿七日

【译文】

季弟左右:

我刚刚接到沅弟寄来的信,知道弟弟已接到训导加国子监学正衔的任命,我心中非常欣慰。虽然只是初步晋升官衔,还不到让我们视为荣耀的地步,但是弟弟此次出仕做官,做事要毫不偏激,也不要随波逐流;所处地位可高可低,可上可下,朝中大大小小的文武官员,都会钦佩赞叹的。这样凡事都会称心如意,官衔也会得到晋升的。也许是前些年抑郁不畅的怨气,现在都得以畅然舒展了吧?《易经》中说:“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若弟弟能够常常想到“顺信”二字,今后的功名是不可限量的。

近些年来,我们湖南的风气蒸蒸日上。只要是在军中,人人都讲求将略,讲求品行,而且讲求学术。你与沅弟现在在军中,希望你们要以讲求将略为第一要务,甚至连点名看操之类的粗浅之事,也要亲自处理,至于磨炼胆略、预料敌情等精微事情更应该亲身经历,用心思索。品、学二者,必须要时时自勉自励。只要现在能成为湖南出色的人物,以后一定可以成为后世推崇的天下罕见之人。大哥怎能不高兴万分呢!哥哥特地为你做了几件衣服以表庆贺。

沅弟用陈米作为挖壕(的工钱),发放给劳作的民夫,这件事做得非常好!以后类似这样的事情,你们都可以自己拿定主意,我不会在意,更不会限制你们的。

咸丰十年六月二十七日

【解读】

曾国藩从政为官的时代,是个政治黑暗、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人心思变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非常注重在伦理道德上的修养,而且还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改革弊政,鞠躬尽瘁。

曾国藩从实践管理中认识到德与才关系的重要性,并强调德是为政的关键。他认为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德而无才则近于愚人,才而无德则近于小人。与此同时,他还提出,要选择那些能够务实求治、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强调人才的选拔,宜“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尤以习劳苦为办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人,日久自有大效”。由此可见,他对人才的使用,十分讲究德术,也就是看重一个人的品德和学术。如果做到品德兼优,学术有方,那就是最好的人才。

如有带兵打仗的塔齐布、罗泽南等;有筹粮筹饷、抽厘办捐的李瀚章、黄赞汤等;有参与机要出谋划策的沈葆桢、汪士铎等;也有帮助他开办洋务运动的新型知识分子容闳、徐建寅、薛福成等人,当然后来接替他担任钦差大臣、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更是他的得意门生。

正是因为他有如此独特的眼光和见解,因此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幕僚群体。

“德与才”一直是人们谈论的古老而热门的话题。从《易》的“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君子以厚德载物”以来,中国就有了根深蒂固的道德传统。古代圣贤或者以文,或者用行动来表达他们对“德为才先”的看法,例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精辟地论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其意思是指,才为德打好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德才兼备是用人的首选,也是用人的原则。康熙说:“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陈云说:“德才相比,我们要更注重于德”等。这些事例都体现出了“德为才先”的中国主流、正统的价值观。

但历史上也有特立独行,主张“重才不重德”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曹操。他曾在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4年、217年先后三次以丞相身份下诏,不计德行地求才:曹操以历史上三个著名人物——春秋的管仲、战国的苏秦和汉初的陈平作为例子,说:“管仲年轻的时候和鲍叔牙合伙做生意,在分配利润时总是多拿一些,被人批评为贪财;齐桓公如因廉洁而不用管仲,又如何称霸春秋?苏秦摆弄六国和同学张仪,又和燕太后关系暧昧,私德有亏,但却能扶助弱小的燕国。陈平则据传是“盗嫂受金”(和嫂嫂有不正常关系,又收受贿赂)之徒,却仍能得到汉高祖的重用,其后六出奇计,协助刘邦打下天下,和萧何、韩信、张良并列为汉初开国四杰。在曹操看来,人各有长短,不能因为他人操守的短处就拒人千里之外。

对此,梁启超在《论私德》一文中批评曹操说:中国历史上德行风俗之美,无过于东汉,但后来都怪曹操,以致“权诈叠进,奸伪萌生”。作为一位难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一千多年来却始终被中国人视为是“奸雄”,“枭雄”的反面人物,这也正是因为他“舍德趋才”,才得到的评价。

还有北宋的王安石。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时,常用一些有才无德的人。这令司马光十分不满。当司马光质问他的时候,王安石回答:“我用有才智的人,让他们无所顾忌地推行新法,等推行有成,再代之以老成的人,这便是所谓智者行之,仁者守之。”司马光听后,坚决地反驳道:“你错了!真正的君子,当人家要他担任高官要职时,会再三考虑,未必接受,而一旦人家要他去职,便会立即抽身,进退干脆利落;小人正好相反,总是抱着既得的地位不放。如果你一定要他辞官,他必然怀恨在心,而反咬你一口。”后来果然被司马光说中,王安石被小人排挤下台。导致了新法的失败。

所以说,“德与才”对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权衡二者,也只能说:“用德或用才,随时局而定”。例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作者)就主张:“乱世思才,治世思德”——在太平盛世,自然要用遵纪守德之人;但如身处乱世之中,父子骨肉难以相保之际,有时不得不为生存而松动德行。此时为了平定乱世、恢复秩序,就不得不重用一些有才干但不守世俗礼法的能人。所以说,在一个军队中,如果能够调配互济,可能是比较实际易行的做法。

如今,用人仍以“德”为先,道德和品行是第一位的,但德必须与才合理搭配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德”上面有问题、有缺口就容易腐败堕落,只有德才兼备、具有真善美的人,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德厚才高、心灵纯美的管理者,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员工,做出更大的企业。

其次,一个人要做到学术有方。《孙子》认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其意是说,没有不用计谋的战争,也没有离开谋略的胜利。

在战争中,古今中外以谋取胜、以谋兴邦的实例不胜枚举。如:“孙膑巧用三军胜魏兵”;“田单巧布火牛阵”;“韩信智破魏、赵、齐”;“贾翊献计败曹军”等都是施计用谋战胜敌人的光辉范例。有勇无谋而亡国灭军的也不乏其例。比如:商纣王失身亡国的深刻教训之一,就是他在决定国家命运的牧野决战中,用谋失当。

因此,要想成为政界上的好官员,军事上的出色将领,企业的出色领导人,必须自身勤勉做到德才兼备,学术有方,切忌骄傲自大。因为狂妄荒谬的人则极易招惹祸患;只顾自我标榜的人对待他人则薄情寡义,他们肯定会被部下离弃;惩罚无罪的人则肯定使百姓怨声载道;喜怒无常的人,难逃灭亡的厄运。

 

 

 

一 封信作 文网 为你提 供曾国藩家书 第九十六篇 季弟:望讲求将略品行学术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相关

1、【原文】字谕纪泽儿:曾名琮来,接尔十一月廿五日禀,知十五、十七尚有两禀未到。尔体甚弱,咳吐咸痰,吾尤以为虑,然总不宜服药。药能活人,亦能害人…阅读全文

2、【原文】沅弟左右:十七日钦奉谕旨,兄拜协办大学士之命,弟拜浙江按察使之命。一门之内,迭被殊恩,无功无能,忝窃至此,惭悚何极。惟当同心努力,仍…阅读全文